川觀新聞記者 秦勇
6月25日,射洪市金華鎮武東村,“新農人”張翼在準備第二天的直播帶貨,“再準備一批玉米筍來賣。”
武東村的玉米種植基地種植了許多甜糯玉米。在兩個月左右的生長周期里,為保證玉米產量,村民會疏掉多余的未成熟玉米苞。過去,這些疏下來的未成熟玉米苞往往作為廢棄物丟掉。但2021年回鄉流轉500畝土地搞農業種植的張翼,卻在一次市場調研中窺見商機:這種玉米苞,在外地市場上被稱為“玉米筍”,是一種頗受歡迎的食材。
將在外積累的多年電商經驗用于實踐,張翼把直播現場搬進玉米種植基地,一邊用手機直播展示玉米筍的生長環境與采摘過程,一邊展示玉米筍的多種吃法,吸引不少觀眾當場下單。
“上次直播,賣了800多單,銷售額有1.6萬元。”張翼說,今年他通過直播帶貨銷售農產品,不光賣自己種植的,還聯合周邊的種植戶一起發力,紅薯、油菜苔、玉米筍的銷售額已達70余萬元。其中玉米筍已售出60余噸,銷售額達25萬元。
“新農人”張翼直播展示玉米筍多種吃法。何飛 攝
不過70余萬元的銷售額距離張翼定下的今年直播帶貨目標還相去甚遠。“今年我要沖刺500萬元。”張翼早已盤算好:下半年以直播帶貨鮮食玉米和紅薯為主,“這兩個農產品有望實現400多萬元的銷售額。”
以500萬元這個數字為目標并非張翼的心血來潮。近日,射洪出臺了支持“新農人”發展的十三條措施,其中提到,像張翼這樣的“新農人”,如果年度直播帶貨達到500萬元—1000萬元,就可獲得3萬元的補助;年度網絡零售額達到1億元以上的,最高可獲得20萬元補助。
“在分行業、分系統構建‘新農人’矩陣的基礎上,鼓勵支持他們積極推進‘直播+電商’等新業態,在實踐中探索智慧助農、數字強農新模式。”射洪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農村電商方面,射洪明確,要支持建設農村電商“新農人”創業孵化基地,通過驗收的,將給予最高20萬元補助資金。同時,依托射洪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農村電商“新農人”提供公共直播間、攝影棚等辦公場地和法律咨詢、知識產權等創業公共服務。
射洪還將聯合高校、職業培訓機構等開展電商運營、直播帶貨、物流管理等定制化課程培訓,提升農村電商“新農人”技能。
此外,射洪還將實施“新農人”入鄉工程。對新引進的“新農人”,該市將根據學歷發放2年的生活補助;對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射洪最高可給予50萬元的資金補助。同時,遂寧積極引導在外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返鄉創業,對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正常運營一年以上的,一次性給予1萬元的創業補貼。符合條件的“新農人”還可得到最高5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不僅如此,射洪還健全“新農人”分類認定、評價、激勵政策體系,每年評選10名“洪城興農英才”,給予每人5000元一次性補貼,發放射洪人才“菁農卡”,提供健康體檢、休假療養等人才服務。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