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觀察 廖詩雪 劉靜茹 川觀新聞記者 李婷
6月18日,在雅安市寶興縣磽磧藏族鄉嘎日村,村民們翹首以待、個個笑逐顏開——一場村集體經濟分紅正在進行。
村民有序簽字領取分紅
分紅現場,脫貧戶長書緊緊攥住剛領到的11900元分紅,開心之余又家里民宿來客人了。去年,他經營的民宿收入已突破50萬元。他感慨:“以前守著牦牛種土豆,哪敢想能靠家鄉的高山草甸致富。”另一邊,村民嘎仙楚喊道:“嘎日更美更紅火,大家加油干!”道出了無數村民的心聲。
這場熱鬧的分紅大會,是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的豐碩果實。與此同時,村民們聽聞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決定要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更加備受鼓舞。這如夏日的驕陽照亮了鄉村振興的廣闊前景。
在家門口“吃旅游飯”,笑看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人均分紅2200元,惠及全村千余名村民。這份沉甸甸的分紅賬單背后,是嘎日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蛻變。
這個深藏于夾金山腹地、海拔2500米的高山村落,藏、羌、漢等多民族聚居。村民過去只能守著牦牛和土豆玉米田,在貧瘠的土地上艱難謀取生計,曾是“嫁人不嫁嘎日村,嘎日女婿要上門”的省定貧困村。
嘎日村彩虹 阿生 攝
2021年,達瓦更扎景區投入運營,壯麗的云海日出、高山草甸等自然生態景觀迅速引爆網絡,成為“網紅打卡地”。村集體精準借勢,組建嘎日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一方面,以集體林地資源入股達瓦更扎景區,建立起門票收益分紅的長效機制;另一方面,帶領村民開辦藏家樂、民宿、酒店、餐飲等,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短短幾年時間,村集體經濟完成了從艱難破零到年入417.23萬元驚人躍升,一舉成為全市第一,先后榮獲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四川省旅游扶貧示范村等稱號。村黨支部書記阿生笑著說,“家門口就有了幸福提款機”。
嘎日村乘勢而上,將村集體經濟做大做強。生態度假、特色民宿、特色農產品銷售多點開花。如今,全村發展起158家特色民宿,構成“云上達瓦”民宿集群,戶均年增收2萬元。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量突破1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2億元。文旅產業已然成為嘎日村的支柱產業、幸福產業、民生產業。“月入輕松過萬!”返鄉創業青年楊婷談起創辦精品民宿的創業心路,臉上洋溢著喜悅。村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像她一樣“歸巢”,為嘎日村的文旅融合發展注入更多新鮮血液與活力。
文旅融合續新篇,奏響民族團結“多聲部”共富樂章
分紅現場,各族村民肩并肩領取紅利的身影,交織出一幅民族團結、共富共榮的動人畫卷。
村集體收益的分配兼顧發展與溫情:收益的50%注入產業持續發展,30%惠及村民分紅,20%用于獎勵先進,還設置10萬資金專項用于精準幫扶和教育激勵。曾獲教育獎勵的大學生王剛深有感觸:“學成必歸鄉,回報這片養育我的熱土,讓我們的民族文化薪火相傳,讓我們村的產業發展越來越好”。
2024年,嘎日村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嘎日村始終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主線貫穿發展實踐,將國家級非遺項目“磽磧多聲部民歌”、省級非遺項目“上九節”“磽磧鍋莊”等民族文化融入發展旅游之中,組建民俗演繹隊3支,推出《達瓦更扎》等一系列歌曲,常態化開展非遺進景區活動。
每逢節假日、磽磧上九節,嘎日村文藝表演隊身著節日盛裝,與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歡聚一起,共舞磽磧鍋莊,讓彼此在交流交往中相知相識,讓團結、友愛、歡樂的氛圍滿溢村莊。“第一印象是景美人善,在嘎日村不僅可以看到絕美的日出云海,還深深感受到藏鄉文化和藏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重慶游客陳麗萍對嘎日之旅贊不絕口。
村民表演多聲部民歌
旅游繁榮也促進了鄉村治理的創新升級。“十戶長制”基層微治理模式應運而生,有效實現了環境整治群眾化、糾紛調解本土化,鄰里互助蔚然成風,讓游客不僅看到美麗風景,更體會到鄉風文明。
分紅大會結束,阿生書記佇立廣場,目光已投向更遼闊的未來:堅定信心推進藏族文化與生態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加鮮明獨特的藏寨文旅品牌,讓村民的錢袋子更加“鼓”起來。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