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李婷 雅安觀察 黃剛
“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5月16日,“長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傳教育活動雅安行的嘉賓來到位于雅安市寶興縣的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遺跡。當有嘉賓在隊伍前列念起散文《豐碑》時,有人眼眶紅了——這篇耳熟能詳的中學課文,帶著大家回到90年前的場景。
嘉賓代表在隊伍前列念起散文《豐碑》。
1935年6月,中央紅軍強渡大渡河后,突破敵人在天全、蘆山的防線抵達寶興,準備翻越長征路上的第一座雪山——夾金山。由于敵人預估紅軍走大路,再加上當時物資匱乏,氣候惡劣,這條翻越夾金山的路“另辟蹊徑”,被稱為生死通道。但紅軍就是在這里,書寫了一段“向死而生”的奇跡。
寶興鄧池溝熊貓新村里,與大熊貓科學發現有關的數字化展現。
寶興,留下了紅軍萬里跋涉的足跡,也是第一只大熊貓的科學發現地,紅色歷史、綠色生態和多民族文化在這里和諧交融。
寶興縣居民被磽磧多聲部民歌吸引。
當天,嘉賓們前往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社區的鄧池溝熊貓新村。大家在村里體驗編草鞋、推石磨等紅色文化,也在熊貓書店體驗數字互動裝置,還在寶興“熊貓慢城”街道旁的紅軍廣場,聆聽磽磧多聲部民歌……
國防大學教授劉波說:“我們今天重走長征路,研究紅色歷史,也是為了讓歷史告訴未來,我們如何更好地生活?!?/p>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