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劉川 王培哲 宜賓觀察 羅順
4月14日,在宜賓三江新區天原鋰電新材有限公司生產基地,200多米長的車間里,全自動生產線全速運轉,每年有數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從這里下線運往鋰電池生產基地。
一路之隔的車間里,新一代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正在測試,裝有此種正極材料的電池,在相同體積情況下,能驅動新能源汽車跑得更遠。
這條2023年4月投產的生產線,讓企業在去年成為國內某龍頭動力電池企業新增的唯一一家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供應商。
生產線雖然很新,但天原鋰電背后的母公司——宜賓天原集團,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創辦于1944年的宜賓天原,是中國最早的氯堿化工企業之一。歷經80余年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化工企業500強之一,在保持既有產業市場優勢的同時,還在新賽道上一路進擊,以“創業者”姿態,不斷煥發新機。
演化新產品:
PVC材料做出了新花樣
“這可不是把傳統PVC管道換個顏色那么簡單?!闭驹谝慌排哦哑鸬乃{色管道前,宜賓天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億新材料)生產管理科科長周自強告訴記者,與普通白色PVC管道不同,這種“改良版本”的管道材質更輕,安裝時無需重型機械參與,非常適合在地形復雜的區域安裝使用。
PVC是氯堿化工的主要產品之一。工藝改進,主要來自市場的倒逼。
天億新材料分工會主席楊再琳回憶,2014年前后,國內管材行業競爭激烈。當時市場上PVC水管壽命普遍較短,特別是堅硬的材質使其在崎嶇地形的布設難度很大。有客戶抱怨:價格雖然便宜了,卻并不好用。
宜賓天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新型PVC-O管材。 羅順 攝
一句無意間的抱怨,卻喚出天原集團的追問:有沒有可能生產一種新材料,彌補PVC管道的不足。此時,一種國外的成熟技術進入集團研發人員的視野,它通過讓管材中的長鏈分子規整排列,實現高強度、高韌性、抗疲勞,這種改進后的管材被叫做PVC-O管。
當時,這種生產線只有國外才有,引進一條年產3萬噸的PVC—O管生產線,需要16億元。面對天價費用,天原決定:自力更生!
改進后的新產品,生產過程要用到上百種高分子材料,如何配比只能反復嘗試。反復失敗、調整、改進,經過兩年多的試驗,最終取得成功。
天原電化廠建廠初期繁忙的工作場景。 受訪者供圖
這樣的“演進”還在持續。
眼下,天億新材料即將量產直徑為1000毫米的PVC-O管,是初代產品直徑的近10倍,有著更強的材料拉伸能力,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樣的改進,能夠讓偏遠地區使用綜合成本降低近三成。
把PVC材料做出新花樣,仍在進行。在天億新材料展廳,記者看到噴涂花紋、模仿木紋,甚至搭配電熱絲的pvc地板,目前,這些產品已經出口到十余個國家。
天原電化廠建廠初期繁忙的工作場景。 受訪者供圖
切入新賽道:
智改數轉賦能,循環經濟降本增效
走進鋰電新材生產車間,偌大的廠房內很難見到工人的身影。年產10萬噸鋰電材料的生產線上,只有幾十名員工。
看不見的地方,生產數據正在中樞控制系統里“奔跑”。在工廠中樞控制室內,6名員工監控著大屏幕上生產的各個環節,生產配方通過系統自動下發?!敖酉聛?,我們還將借助人工智能,實現生產流程的全自動調節?!碧煸囯娦虏挠邢薰靖笨偨浝韯f。
位于宜賓三江新區的天原鋰電新材有限公司生產基地。 羅順 攝
鋰電新材是天原集團在鋰電行業的新布局。2023年,“新兵”剛上陣,就遇到鋰電市場價格波動這場“硬仗”。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天原選擇智改數轉,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改良生產工藝,改變過去對精制原料的依賴,讓機器設備既能吃“精糧”,也能吃“粗糧”。“二者之間近30%的價差,這在鋰電材料波動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重要。”劉濤說。
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帶來明顯的價格和品質優勢,讓鋰電新材的產品得到越來越多認可,成為國內乃至國際一流動力電池企業的供應商。
位于宜賓三江新區的天原鋰電新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羅順 攝
【記者手記】
創新者永遠年輕
老廠新生,各有各的老法,各有各的新處。
比如這篇稿件的主角,一家創業81年的企業,其實從未“老去”。不管是“老本行”——氯堿化工領域的深耕,還是新賽道上的不斷嘗試,其實都與主業密切相關。
天原的打法,是堅守主業但不固守傳統。10多年前開始向新能源和新材料兩大領域挺進,經過多方驗證企業謹慎選擇鈦白粉、PVC材料和鋰電材料三大類產品……更可貴的是,如今多條賽道間正在互相助力,一條降本增效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逐漸清晰。
選準賽道,天原往“舊瓶”里裝入新酒: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向更高的化工高峰攀登,進而打破國外壟斷,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創新者永遠年輕,81歲的天原也是如此。
位于宜賓市江安縣的海豐和泰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基地。 羅順 攝
位于宜賓市江安縣的海豐和泰氯化法鈦白粉智慧化儲存倉庫。 羅順 攝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時代在發展,很多老廠可能因為順應不了趨勢,漸漸消失了。這些能夠在困境中突出重圍的老廠,真的要點個贊!我們看結果都是容易的,但是過程的艱辛只有參與者才深有體會。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哪來絕處逢生的機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