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觀察 王維?
3月21日,在內江市威遠縣連界鎮威遠鋼鐵工業文化博物館內,工作人員正加緊調試老廠區遺留的工業設備、布置“三威”主題展品,為開館做著最后的準備。
威遠鋼鐵工業文化博物館
作為威遠縣“三威”工業文化片區保護工程“五大項目”之一,該館由廢舊發電廠改造而成,打造782平方米的沉浸式展廳,并配備智能互動系統和專業講解團隊。
據了解,“三威”指的是威遠縣以“威煤、威鋼(鐵)、威氣”為代表的工業文化遺產。“三威”工業文化連片區域范圍很廣,涵蓋新場綠色生態發展片區和連界低碳循環經濟縣域副中心片區,包括新場鎮、山王鎮等6個鎮,在2023年12月入選四川省首批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特色區域試點建設名單 。
保護與活化并重,工業遺產煥發新生
威遠鋼鐵工業文化博物館是“三威”工業文化保護與開發的重要一環。那么,整個“三威”工業文化連片區域建設得怎么樣呢?
威遠鋼鐵工業文化博物館
“關鍵在于堅持保護和活化。”威遠縣“三威”工業文化連片區域保護利用試點聯席會議工作人員胡蘭方介紹,目前,威遠縣積極推動傳承與活化利用,順利完成各項試點任務,成果顯著、特色鮮明,已經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經驗 。
保護的同時,如何活化利用“三威文化”?“威遠縣用好五大載體,讓工業遺產真正‘活’起來,煥發新活力。”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李勇先考察“三威”工業文化遺產時,對活化利用工作給予肯定。他介紹,除鋼鐵博物館外,威遠縣“三威”工業文化片區保護工程“五大項目”還包括,省級文保單位威遠煤礦小火車軌道、紅村石油會戰舊址啟動修繕項目;《威遠“三威”工業史話》即將出版;鹽煤古道活化工程完成亮化及智慧旅游系統建設;開展實景演繹《遇見威遠》常態演出,創排《黃荊盛景》。
科技賦能+文旅融合,激活文化新體驗
夜幕降臨,在威遠縣古佛頂景區,鹽煤古道、遺跡棧道和碉樓被燈光點亮。游客們連接無線Wi-Fi,通過數字視頻、廣播及語音播報,了解“三威”文化,“三威”文化借數字化手段融入人們的游覽體驗 。
威遠縣工業文化遺產優秀攝影作品展
“我們不光搞‘文化+’的推廣,還同步推進‘旅游+’和‘實踐+’這兩個策略,就想讓三威文化活躍起來。”胡蘭方介紹,整合威鋼工業文化、穹窿地質公園等文旅資源,舉辦穹窿山水藝術節等系列活動,推出6條“三威”特色文化主題旅游線路。編撰《彩龍飛舞》《石坪山歌》兩本教材并納入當地中小學教學。建成威煤川渝工業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威鋼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等教育基地,已累計接待群眾超6萬人次 。
“持續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宣傳普及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門口力量’,創新推出公眾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特色機制。”威遠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威遠縣將繼續發揮統籌合力,充分發揮協調機制作用,充分調動不同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加強綜合利用,多維度釋放文化遺產經濟效益。加強文化數字化建設,提升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和利用水平,積極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化遺產品牌。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