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觀察 康琴
成渝高速進入資中縣,有一段路往返車道分離,環繞一片小村落,這就是資中縣銀山鎮古井村魚灣院落。
去年12月28日,今年1月4日、3月10日,內江市委書記鄒自景三訪魚灣院落以及緊鄰的大石村龍洞溝院落,督導農村面貌改善行動。
2022年12月20日,內江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啟動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計劃用5年時間分5批次推動全市70個鎮和7個涉農街道面貌整體改善。銀山鎮是第一批鄉鎮之一。
“千萬工程”20年深刻改變了浙江農村的面貌,內江農村面貌改善行動也在不斷“回頭看”中發現、整改問題,以釘釘子精神久久為功。
初訪
內江農村面貌改善行動啟動之初,建立了市級部門包鎮、縣鎮領導聯村的包聯機制。銀山鎮組織委員彭琬荔就是大石村的包聯干部。
去年12月28日下午,她匆忙趕到龍洞溝院落時,督導團隊已經走了。
這是一次暗訪。當天,督導團隊對內江五個區市縣進行全覆蓋突擊暗訪。
“沒想到會暗訪古井和大石。”彭琬荔告訴記者,銀山鎮被稱為“小資中”,但古井村和大石村所在的銀楊路沿線,并不是當地發展的重點區域。古井村魚灣院落有19戶村民,大石村龍洞溝院落有14戶村民,也不在“重點改善20戶以上聚居院落”的范圍內。
當時,銀楊路邊存在破損農房、偏雜房和殘垣斷壁、亂搭畜禽棚舍,以及垃圾亂扔、柴草亂堆等情況,在農村面貌改善行動中屬于“清雜去亂”和“六凈六順”的改善內容。
“看不到‘六凈六順’的痕跡。”督導團隊暗訪到龍洞溝院落時,叫來資中縣相關領導,提出批評。
批評要領,問題更要解決,關鍵是接下來怎么辦?
據介紹,資中縣主要領導當即在龍洞溝院落召開各部門、鄉鎮參加的現場會,剖析、認領問題。當晚又召開全縣反思動員會。
“我們要打一場硬仗。”銀山鎮人大主席黎敏稱,第二天他就和市、縣相關領導下到村上帶隊開展工作,“以前是‘以點帶面’,現在是‘全覆蓋’”。
再訪
暗訪時,大石村黨支部書記廖光海和督導團隊直接交流過。他稱,沒想到剛過一周,又見到了市里的督導團隊。
據他介紹,1月4日的督導“不是暗訪,但一點不比上次輕松。書記的車開在前面,隨機開到哪家,就在哪家停。”
村民黃文龍家的院壩和柴垛
當車停到村民黃文龍家門外時,正值廖光海安排的幾輛挖掘機在周圍清理溝渠。經過一周“清雜去亂”等工作,龍洞溝院落的村容村貌已有明顯改觀。
但這次,督導團隊走進農戶家,詢問廚房、廁所等附屬設施的改善情況。
“情況不太樂觀。”銀山鎮副鎮長羅超稱,有些農戶家沒改廚衛,或改得很粗糙。對此,“督導團隊指出,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不是簡單地打掃衛生、清掃馬路,是要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到實惠。”
農村面貌改善行動,要“面子”也要“里子”。
銀山鎮前后召開反思會3次、專題研討會27次、干部大會13次,成立“一村一社一專班”,再次摸底全鎮底數,更新完善任務清單,一一改善。
與此同時,農村面貌改善行動已進入第3年,容易改的已經改得差不多,剩下的都是“硬骨頭”。資中縣領導班子帶領各部門研究相關政策,用改革的思維解決問題。
三訪
3月12日,記者見到黃文龍時,他正在為孫女做午飯。他家屋后的溝道已疏通,平整的院壩前也有了一塊清理出來的“微菜園”。
“村委會建議都種萵筍,自家吃不完,可以統一協調銷售。”黃文龍說。他還種了點絲瓜,覺得藤蔓爬上菜園,有生活氣息。
整潔的院落和規整的禽舍
周圍清爽、干凈的變化痕跡隨處可見。“下雨天走路不怕下腳了。”71歲的黃文龍感慨。
彭琬荔告訴記者,10號督導團隊問,大石村類似這樣的院落還有多少需要改善時,她忐忑回答還有7個。“沒想到領導說,量力而行,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急于一時,給了我們一年時間。”
據介紹,資中全縣都在按照“全覆蓋、無遺漏、長效化、不反彈”的要求,對2023年、2024年農村面貌改善行動開展“回頭看”,并啟動2025年目標鎮改善工作。
銀山鎮黨委書記劉再宏告訴記者,這是一項改變村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行動,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次攻堅后,他們將在“長效化、不反彈”方面下更多功夫,通過積分制、“紅黑榜”、院落管家等方式鞏固改善成果。
記者手記:
以5年5批次計算,內江農村面貌改善行動已“船到中流”。
船到中流浪更急。這時候最忌、也最容易出現要么改善過的地方覺得過關了,松口氣;要么因為剩下的都是“硬骨頭”,畏首畏尾。“千村示范、萬村整治”20年深刻改變了浙江農村的面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釘釘子精神”持之以恒,一張藍圖繪到底。三訪銀山鎮是“千萬工程”中“釘釘子精神”的踐行,更是內江農村面貌改善行動的一次中流擊楫。
“千萬工程”20年,始終圍繞總體目標,根據形勢發展不斷延伸整治范圍、豐富整治內涵。內江農村面貌改善行動也應如此,用改革思維不斷豐富完善范圍與內涵。資中此次將“拆舊留權”進一步規范化,就是一項有益的探索。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