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李丹 吳聃
1月16日,在重慶市永川區(qū)舉行的“巴蜀同脈 文明同行”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典型案例發(fā)布會上,川中渝西文明實踐帶發(fā)布的典型案例《文明同行 資足常樂》,以重慶市大足區(qū)和四川省資陽市建設資大文旅融合發(fā)展示范區(qū)為載體,推動川渝文明實踐“常態(tài)長效、惠民于樂”。
工作人員展示典型案例成果
大足和資陽是石刻文化的寶庫,共有15萬多尊石刻造像。2024年國產(chǎn)3A大作《黑神話:悟空》游戲中的部分場景圖,就取景于大足石刻和安岳石刻。為此,兩地致力于石刻文化保護傳承,成立了川渝石窟保護研究中心,舉辦了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和學術交流活動;致力于石刻文化走出崖壁,制作了石刻藝術紀錄片和短視頻,打造了《天下大足》舞劇等。同時,兩地石刻文化走進群眾,啟動1007名“大足石刻守護人”全球招募計劃,組織100多場群眾文化活動,例如《巴蜀石韻 同氣連枝——資陽大足石刻藝術展》等,全方位展示了川渝石刻帶來的文化大餐。
大足和資陽是巴文化和蜀文化的交匯點,文化一脈相承,旅游資源相得益彰。兩地以安岳圓覺洞和大足寶頂山為核心,共同推出12條文旅精品線路和400多種主題旅游商品;共同培養(yǎng)400多位石雕技能人才,帶動了11萬雕刻從業(yè)人員,多方面提升川渝群眾生活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
與此同時,依托大足和資陽毗鄰的15個鄉(xiāng)鎮(zhèn)33個村(社區(qū)),兩地建成稻蝦、稻藥、葡萄采摘等群眾健康生活園區(qū)8個,舉辦130多場鄉(xiāng)村文化活動,多角度倡樹川渝地區(qū)的文明新風尚。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聯(lián)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