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徐浩煊
“以釣會友,已連續十二屆成功舉辦的中國升鐘湖國際釣魚大賽,鑄就了中國釣魚運動的知名品牌。”9月25日下午,第十三屆中國升鐘湖國際釣魚大賽開幕式現場,南充市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向現場觀眾介紹起本屆釣魚大賽。
“品牌”,成為開幕式現場,各嘉賓口中的“高頻詞”。作為與山東濰坊國際風箏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并肩的全國三大休閑體育賽事,第十三屆中國升鐘湖國際釣魚大賽正式揮竿,南充市南部縣如何擦亮“世界釣魚城”這塊金字招牌?
開幕式現場。
火:景區提檔升級 參賽人數、規模創新高
“本屆釣魚大賽參賽人數、規模創下新高。”開幕式現場,南部縣教育和體育局局長張毅介紹,本屆釣魚大賽共吸引1052名參賽運動員報名,他們來自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規模為歷屆最大。
現場數據則顯示,此次開幕式共吸引了超7000名市民到場觀看,網絡直播開啟不到10分鐘,多個平臺累計觀看量突破十萬人次。“今年釣魚節太火了,正式比賽還沒開始,場內場外都已經蓄勢待發。”南部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吳云說。
從9月28日起,升鐘湖景區還將舉辦“魚樂無窮”趣味捉魚大賽,市民和游客可以沉浸式體驗下田捉魚。
比賽現場。
“釣魚大賽已經不僅僅是場比賽,更是一場釣魚文化的盛會。”吳云表示,以釣魚大賽為依托,該縣還將在升鐘湖水域舉辦巨網捕魚、現場捉魚、川渝薈群眾體育交流活動等系列活動。
規模空前的賽事如何保障?
“首先是提升整體接待能力。”升鐘湖景區提檔升級項目建設方負責人徐言介紹,總投資14.08億元的升鐘湖提檔升級項目即將全面完工,可滿足年接待游客200萬人次的需要。全新的游客服務中心、環湖景觀道路、海螺廣場等設施已在本屆釣魚大賽期間正式面向社會開放。
“停車難、設施舊、交通不便、業態少的舊面貌將得到改善,提檔升級后的升鐘湖景區,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等六個業態,游客將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吳云介紹。
探:深挖釣魚文化 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這條長3.2米的中華鱘標本是我們的鎮館之寶。”9月26日9時許,升鐘湖畔的中國釣魚文化博物館,迎來釣魚大賽期間的首批觀眾。作為全國首個以釣魚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這里展出著496件古今釣魚文物、實物藏品。其中32件實物標本,取自升鐘湖景區及嘉陵江水域,成為游客必打卡的點位之一。
以觀眾喜歡的魚鉤展品為例,從傳統的骨制魚鉤到今天的高碳魚鉤,這就是釣魚文化發展的過程,每一項釣魚工具的發明創新,都離不開釣魚文化的積淀。南部縣升鐘湖風景區管理處處長張奉林介紹,博物館是宣傳釣魚文化的重要載體,對普及釣魚文化知識起到很大作用,但這還遠遠不夠。
升鐘湖比賽水域。徐浩煊 攝
釣魚文化為主線、面向全齡段游客的升鐘湖水利科普研學中心即將啟動建設。據了解,該中心將圍繞水利、紅色、生態、魚文化等主題,力爭打造成西南最大的國家級水利科普研學營地。“像是正在加入釣魚大軍的‘00后’,相比魚,他們更在乎‘愉’,親近大自然,成為釣魚對年輕群體的最大吸引力。”張奉林說。
“‘世界釣魚城’不僅僅只有‘魚’。” 吳云介紹,深挖釣魚文化的背后,以中國升鐘湖國際釣魚大賽為基礎,升鐘湖正在全力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圍繞總體布局要求,我們正著力打造以旅游度假、濱水游樂、休閑垂釣、賽事活動為核心功能的度假區。”吳云表示,除了傳統的池釣賽、庫釣賽、路亞賽,當地正在陸續試水龍舟賽、皮劃艇賽、自行車賽、馬拉松賽,借助“世界釣魚城”的名片,延長休閑度假產業鏈,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由南部縣委宣傳部提供)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賽出好成績
文化藝術發展
以鉤釣會友??
世界釣魚城不僅僅只有‘魚’。
世界釣魚城
以釣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