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張紅霞
12月25日,位于成都市新都高新技術產業園的四川利興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興龍”)傳來好消息:公司引進的污水處理、加工成碳源的項目測試,指標全部達標,可以實現明年1月初投產的目標。
作為川渝合作的參與者之一,該公司總經理孫小平感慨地說,4年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研發的餐廚垃圾“聯合生物技術”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走出廣州中試基地,全球首個產業化項目落地新都區,在新都成立了利興龍。4年來,公司已累計加工餐廚垃圾6萬余噸。而在“重慶研發、成都轉化”的“產業雙城記” 模式下,該企業有望在重慶再落地兩個合作項目。
利興龍一期項目航拍圖。
在“收集—運輸—處置”一條龍機制保障下,利興龍一期項目目前每天處置、加工餐廚垃圾50噸,11月產量達到1600多噸。“我們正投入500多萬元開展技改項目,預計明年3月達產。”孫小平說,屆時,分三次實施的一期項目將全部建成,達到與新都區200噸餐廚垃圾處置特許經營匹配的產能。
11月,利興龍與四川省生態環保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約,約定投資3.71億元,新上二期600噸餐廚垃圾處置特許經營項目,達產后年營業收入將達2億元。
利興龍生產車間。
在重慶,利興龍和合作伙伴也即將參與競爭多個餐廚垃圾處置特許經營項目。“如果參與項目都能成功,可以通過銷售設備、輸出技術服務獲得1.2億多元收入。每年技術服務的費用是360多萬元,年限是30年。”孫小平說,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劉人懷院士專家工作站落地新都后,兩邊共同研發、申請的專利成果已經有10多項了。
目前,劉人懷院士團隊正在推進“聯合生物加工技術”項目攻關,核心是把餐廚垃圾淀粉里的糖類轉化成95%高純度酒精,36個小時就能把垃圾里的淀粉全變成酒精,再變成工業毛油、乙醇、益生菌體蛋白等多種產品。一噸餐廚垃圾經過高效率、高品位轉化,可以產出638元經濟價值。
利興龍廠區。
“我們引進新的處理技術把污水轉化為碳源,使餐廚垃圾在利興龍實現了全轉化,一點‘三廢’都不產生。”孫小平說,碳源產出率是1:1,即一噸污水可生產1噸碳源。碳源產品正是成都各個污水處理廠需要的,可以幫助提高污水凈化率。
(四川利興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