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徐浩煊
“今天我們把來自重慶武隆的銀杉栽種到實驗站,期待它們在這里安家?!?/p>
5月9日,在四川生物多樣性保護最具標志性的地方——峨眉山,兩株來自重慶武隆的當地珍稀植物——銀杉,正式贈與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在兩地生態環保主管部門的見證下,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副站長方志強博士,現場栽種兩株銀杉樹苗并培土。
這是川渝兩地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共同舉辦的重慶武隆—樂山峨眉山銀杉遷地保護儀式,也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銀杉首次“安家”四川。
銀杉被栽入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徐浩煊 攝
據了解,此次贈與的珍稀植株銀杉自然更新能力弱,一年只有7個月生長期,10年才能長成1米高的小樹。重慶武隆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溝谷眾多,加之亞熱帶季風氣候水汽充足,適合銀杉生長。為了能讓兩株銀杉順利“安”新家,重慶武隆方面特意準備了營養袋,使銀杉在運輸過程中,盡量減少水分丟失,保證根系和土團不被破壞。
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站長崔永亮博士介紹,此前,在樂山市的推動下,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曾于今年3月向重慶武隆贈送了人工培育的樂山特有物種——峨眉擬單性木蘭和峨眉含笑,每個物種各4株。自此,兩地順利實現了珍稀植物資源的跨區域聯合保護。
現場栽種銀杉樹苗。徐浩煊 攝
據悉,為實現珍稀瀕危種質資源高效保護,樂山市依托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為科研基礎,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已形成覆蓋樂山全市的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并對極小種群保護植物進行野外回歸。以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為例,在四川省科技廳等多部門的支持下,收集保存的活體植物已經超300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物種達到了99種。素有“植物界大熊貓”之稱的珍稀瀕危物種峨眉擬單性木蘭和峨眉槽舌蘭,都成功實現野外回歸。
作為地理環境、人文特色與峨眉山相近相近的重慶武隆,近年來也相繼與西南大學、重慶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生物資源調查。以銀杉為例,經過人工輔助培育與遷地保護,現有野生銀杉數量已超過420株。
現場栽種銀杉樹苗。徐浩煊 攝
盡管峨眉山與重慶武隆的氣候相似,但兩地的植物種群仍存在顯著差異,此類珍稀植物的跨區域“安家”,將進一步提高兩地的植物多樣性。
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羅勇表示,依托野生植物四川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未來將繼續聯合重慶武隆等地,協同推進跨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進一步豐富川渝兩地的植物資源種類和基因庫,為珍稀瀕危植物的遷地保護探索更多可能。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