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邊鈺 文/圖
春節過年,團聚是少不了的主題。今年過年,父母提議,不回老家,去親戚家團聚,過一個不一樣的新“村”年。
親戚家在成都市新都區斑竹園街道雙龍村。記憶里,這里道路狹窄,景致平平。1月20日,我們驅車前往,眼前一幕,卻讓人驚喜。平整的公路旁,綠樹成蔭。鄉間田野里,雅致的民宿藏于其中,各種打卡logo牌的設置,新潮有趣。盡管春節臨近,雙龍村卻并不冷清,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很是熱鬧。
午飯的地點定在雙龍村田園入口處,一個名為“春歸”的餐廳。餐廳在室內設有中餐,室外則設為柴火雞。舉目望去,遠處,綠樹紅花,蜿蜒小路,將田園風貌切割,生出曼妙的倩影。坐在春歸吃飯,眼前是美味的柴火雞,遠方是自然美景。一頓在村里的團聚飯,竟生出雅致之味。
春歸老板忙前忙后招待著客人。她介紹,這個春節,店里接到了不少預訂,“春節期間的聚餐訂單每天不低于20單,有本村村民的,也有外地游客的!”說起這個春節,她樂開了花。
有意思的是,春歸餐廳背后,也是雙龍村奔向共同富裕的縮影。哥哥陳能志是雙龍村村民。指著眼前的餐廳,他介紹,這是雙龍村村集體新上的項目。春歸餐廳是用村里爭取到的鄉村振興項目資金建設的。除了餐廳,還包括民宿。而民宿項目所用住房,則是村集體從村民租賃過來再轉租給業主的。這一項一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約10萬元的收入。他回憶,雙龍村的新變化始于2017年6月。當時雙龍村眾平農業專業合作社注冊成立,集中了16個組1762畝土地,170余戶村民參股入社,籌措現金約300萬元。為了做好眾平農業專業合作社,雙龍村社員義務投工投勞挖水溝、改河道、建圍網,并自發捐贈了大量柳樹、芙蓉花樹。而后,雙龍村又引進魔芋、菜魚共生、魚蝦垂釣等項目,并逐漸探索出符合該村實際的小規模、滾動式、先試行的“村莊經營”方式。
前來打卡游客絡繹不絕
就這樣,這個平凡普通的小鄉村搖身一變,從一個產業單一的農業村,在短短幾年蝶變為“四季花飄香、客從八方來”的都市郊游網紅打卡地。如今,雙龍村確立了自己的定位:以稻田綜合種養為基礎,發展綠色農業;以田園景觀為依托,發展鄉村旅游和服務業。
鄉村旅游,也為小鄉村帶來了勃勃生機。當天吃完飯,哥哥就帶我們沉浸式體驗了雙龍村打造的雙龍田園新農村新玩法。池塘旁,可垂釣品茶;兒童游樂區,秋千、健身器材等一一陳設,不少孩子在這里打鬧嬉戲。拱形的植物長廊,老人、游客漫步其中,呼吸著鄉野的新鮮空氣,樂享冬日的愜意。野營、咖啡、火鍋、燒烤,在這里都能找到,滿足了“好吃嘴”對于玩樂和美味的要求。
雙龍村新景
“如今,在村里過年,可不止打麻將,可運動、可垂釣、可親子游……玩法多著呢!”哥哥提到,如今他很是看好村里的發展,等過完年,他計劃翻新村里的房子,也加入打造民宿的大潮。說起自己的新年計劃,他滿臉信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