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寧寧 邊鈺 華小峰 攝影
1月30日,四川省第二十四屆“文化列車·同心藝術團”送文化下鄉巡回演出走進宜賓市筠連縣和高縣,搭載著“文化列車”,文藝表演和歡聲笑語撒向廣袤的田野,匯聚起奮進的力量。
此次活動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中共宜賓市委宣傳部、宜賓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等承辦,來自四川交響樂團、四川省歌舞劇院、四川省曲藝研究院、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自貢市雜技團、成都哈哈曲藝社等團體的藝術家們帶來了小品、四川金錢板、柔術、曲藝和木偶表演以及歌舞等二十余個精品節目,讓群眾零距離樂享高雅藝術。
現場觀眾喜笑顏開
其中,曲藝節目四川盤子《采花》是四川獨有的曲藝品種,臺上表演者手持瓷碟和筷子邊演奏邊演唱,曲調優美,朗朗上口,表達了四川人民對生活和文化的美好向往。表演者四川省曲藝研究院曲藝表演演員羅敏已經連續八年參加送文化下鄉演出,很受老百姓歡迎,現場反響十分熱烈,“目的就是要把四川民間小調發揚光大,讓特色文化傳承下去。”
曲藝節目
你方唱罷我登場。《熊貓咪咪》表演現場,表演者手持形象逼真的大熊貓木偶,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翩翩起舞,手持毛筆在畫板上一筆一劃勾勒下“自畫像”。表演者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韓馨莉介紹,這是自己第一次參加送文化下鄉表演,表演的難點在于對木偶的控制和操作,現場觀眾尤其是小孩子的喜愛讓她十分振奮,“希望借此機會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門藝術,接下來要繼續專研技藝,發揮匠人精神,讓傳統藝術在新時代里發光發亮并傳承下去。”
木偶表演《熊貓咪咪》
“每個節目都精彩!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看川劇變臉吐火!”筠連鎮豐收村村民陳正翠一邊忙著看節目,一邊還不忘拿著手機拍攝。在高縣,富有四川特色的節目給觀眾黃睿留下了深刻印象:“演出在春節期間進行,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氣氛,豐富了百姓的文化藝術生活,內容和形式都讓人耳目一新。”
川劇變臉吐火
活動舉辦地之一,筠連縣筠連鎮豐收村以肉牛為主導產業,通過集中打造肉牛發展核心區,輻射帶動周邊村鎮共同打造筠連肉牛產業發展樣板區。該村黨總支書記楊道均介紹,近年來村子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產業發展不斷壯大,外出務工的村民持續回流,去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28350元,同比增長12.4%。“在發展產業的同時,送文化下鄉活動打開了村民的眼界,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帶來了歡聲笑語,也堅定了他們對未來的發展信心。”他說,下一步豐收村還將在農旅融合上作文章,謀求新發展,讓村民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覆蓋18個區縣的2萬余名觀眾,接下來還將走進宜賓市屏山縣、敘州區,以及瀘州市古藺縣等地,以文化人、以藝通心,讓基層群眾近距離感受中華優秀文化的魅力,為鄉村振興持續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