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燕巧
5月22日,走進廣元市利州區雪峰街道泡石社區,青林口至金山村交界處的路段已經鋪上瀝青。此前,這條路長期被重車輾壓導致坑洼不平,不僅存在安全隱患,還困擾當地居民出行。泡石社區“兩委”多次召開一事一議會議,把該路段改造提升工作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經過半個月的緊張施工,順利投入使用。
自2021年4月廣元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圍繞民生福祉,緊扣“三個環節”,聚焦“四張清單”,黨員干部深入一線,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2萬余件。
泡石社區青林口至金山村交界處路段改造提升后 受訪者供圖
緊扣“三個環節” 辦好實事惠民生
5月19日,廣元市朝天區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入駐業主及企業代表座談會召開,參會企業家們暢所欲言,區人社、就業部門相關負責人現場了解并解決業主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這是廣元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堅持“開門問計”的一個切片。把察民情、訪民意作為第一個步驟,由教育、衛健等5個部門示范召開“開門問計聽民意”座談會,面對面聽意見找短板。各縣(區)、部門通過座談、調查問卷和設置意見箱、熱線電話等方式,開門問計接單,找準群眾所需所盼。
“娃娃現在作業很多,功課比較難,我們平時工作也忙,輔導孩子作業的時間有限。”在廣元市委教育工委“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座談會上,家長代表希望學校能增強課后延時服務。從廣大家長的需求出發,去年暑假,廣元推出暑期托管服務,2600多名兒童度過了一個快樂、有意義的假期。“對一些雙職工家庭、困難家庭、留守兒童等群體來說,暑期托管很有意義。”廣元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趙崇杰說。
“一老一小”涉及千家萬戶。針對9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廣元以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主動開展精準精細健康管理服務。全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與轄區內常住老人簽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5698名高齡老人建立健康檔案,100%開展體格和輔助檢查,100%開展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
為群眾辦實事,要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廣元緊扣“開門問計廣聽民意、突出惠民排憂解難實效、固化常態惠民制度機制”三個環節,聚焦路不凈、燈不亮、停車難、辦證難、“一老一小”等民生問題,辦理3200余件實事。統籌財政資金32億元,新建保障性住房1154套,實施老舊小區改造207個,改造農村無害化戶廁26940戶,改善鄉鎮污水設施建設、農村醫療便民服務等民生實事。幫助3.11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城區新增學位3780個,高質量完成30件年度民生實事。
聚焦“四張清單” 構建長效機制
近日,家住利州區女皇路社區的陳思華家里衛生間水管爆管。接到求助后,社區水電安裝志愿者盧先明迅速趕到家里免費為其修好。在女皇路社區里,常年活躍著10支志愿服務隊伍。為不斷提升志愿服務水平,女皇路社區探索出群眾“點單”、實踐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服務”的工作流程。
以小窺大。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過程中,廣元也采取開門問計接單、公開承諾亮單、緊盯目標督單、實際成效曬單“四張清單”工作舉措,推動民生實事落地落實。
“下達了責令整改通知書為什么問題還是一直存在?”4月22日,在廣元市第22期《陽光問政》直播廳,主持人一系列犀利發問,讓直播廳的氣氛持續升溫。在緊盯目標督單上,廣元召開市委領導小組會、推進會等會議20余次,及時研究解決推進中的問題困難,充分發揮14個巡回指導組、新聞媒體監督作用,建立每月定期通報工作機制,全覆蓋開展辦實事巡回指導和不定期抽查,反饋和督促整改問題120余個。
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是川東北區域的精神衛生中心,市域外就診患者近20%。家住青川縣的胡先生,因患癲癇長期在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診療,每次往返車費近百元。癲癇中心主任楊醫生得知情況后,主動承擔起義務診療服務,定期與患者視頻溝通,根據病情變化動態調整用藥,并及時將藥品寄出。針對市域外就醫難的部分患者,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專門成立了藥品郵寄服務專崗,由專人負責,為患者開啟一站式服務。
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成立藥品郵寄服務專崗 受訪者供圖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廣元固化形成紅色物業示范項目評選、企業用工服務“百名專員”、農業產品品牌保護、規范殯葬項目收費、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市區同城一體化集成政務服務等一大批實踐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論成果。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廣元的明天會更好!
多走進百姓中,聽聽百姓的心聲,少讓社區工作人員領著聽“百姓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