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近年來,旺蒼縣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切實抓好“雙減”落實落地,全面推進“新教育”,努力構建“綠水青山”的“教育生態”,有力推動我縣教育公平、均衡、優質發展,強力推進教育強縣建設。近年來,該縣辦學環境顯著改善,教育質量顯著提升,教育品牌全面擦亮。全縣高考質量創歷史新高,重本上線、本科上線、“雙一流”大學錄取等指標實現新突破,先后有31名學子考入C9聯盟高校,442名學子考入“雙一流”高等名校,6名學子考入清華、北大名校,連續3年獲得全市基礎教育質量考核一等獎。
推行“新教育”,涵養“藍天碧水”
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旨在將減負問題放在教育大生態圈里去解決,進行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我們認真踐行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從系統治理,在“根”上落實,努力構建教育新生態,涵養旺蒼教育的“藍天碧水”。
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新教育是“新”教育,是對傳統教育的審視和叩問,是一種“鏈接”和“延續”,是新解讀、新發現、新創造;新教育是“心”教育,關注人的心靈,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是身、心、靈統一的完整的教育;新教育是“行”教育,鮮明提出“行動,才有收獲;堅持,才有奇跡”的口號,把行動哲學和田野精神作為重要的追求;新教育是“幸”教育,教育應該是幸福的、是完整的,這是對教育的終極意義的思考和追尋。
2019年,縣委縣政府全面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出臺《旺蒼教育強縣十九條措施》,將新教育作為改革的前沿陣地,努力構建教育新生態,強力推進教育強縣戰略。每年全縣召開教育發展論壇,專題研究部署,制定政策措施,形成了政府主導、教育局主推、學校主體、師生及家長作為主人的“四位一體”教育新格局,全面提升教育發展質量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近年來,全縣創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籃球特色學校15所和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2所,廣元市“美麗鄉村學校”18所;職業中學精品茶藝特色品牌專業,通過省級示范專業中期評估;小學和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全部達到或超過“兩基”標準。
用好“指揮棒”,培植“凈土綠苗”
“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因此,我們以問題為導向,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健全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用好教育評價“指揮棒”,實施“四治五提”工程建設,充分激發教育發展的生機活力,努力培植“凈土綠苗”。
深化改革激發“新活力”。全面修訂《旺蒼縣義務教育質量考核獎勵辦法》《旺蒼縣學校目標績效考核辦法》等辦法,建立健全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全面推行校長治校、教師治教、學生治學、家長治家“四治”一體化模式。全面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推進局長、股長、校長“三長”進課堂、教師課堂“錄展評”活動。全面推動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建設縣域教育管理、學生綜合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監測數據庫等體系建設;開展網絡空間覆蓋、數字校園規范建設、智育創新發展等行動,推動教育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變革創新。近五年,累計出臺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綱領性文件10份,全面完成農村地區“三結合”教育機制、學校體育區域整體推進試點、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等3項省級改革課題。加盟“全國新教育聯盟”,成立了16個“教研聯盟”,有效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投入經費7000余萬元,強力推動高考綜合改革,完成普通高中“選課走班系統”“標準化考試系統”和信息化平臺建設。
用好教育評價“指揮棒”。創新評價形式,探索建立“四結合”評價體系;豐富評價內容,抓實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建立學生學科素養基礎測評、動手實踐操作等形式多樣的評價內容;用好評價結果,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和個性化發展,把評價朝向激勵和成長。修訂優化《旺蒼縣義務教育質量考核獎勵辦法》,從學校教學管理、德育工作、學業水平等五大類別,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業水平等15個要素,多維度全方位對學校教育質量實施綜合評價考核。抓準評價指揮棒,化解過度依賴紙筆測驗、過度采用橫向比較、過度聚焦尖子學生等問題,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縣實驗小學堅持科研興校,代表四川小學組參加全國電腦制作機器人比賽;博駿公學、佰章小學獲評全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南陽小學獲評全市第二批“美麗鄉村小學”,辦出了鄉村小學的尊嚴;福慶小學借校園百年古木,打造生態校園;柳溪小學以“小而美”為特色,辦學理念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專題報道。
抓“雙減”落地,培育“爛漫春色”
“學生負擔過重”是扼殺學生天性,制約教育發展的“攔路虎”。為此,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把“雙減”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讓“雙減”工作“落地生根”,力促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努力培育旺蒼教育“爛漫春色”。
“雙減”落實落地培“根本”。凝聚合力,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雙組長的全縣“雙減”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校內減負組、校外減負組和督導檢查組3個工作專班,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雙減”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雙減”工作持續深入開展。健全制度,規范督導管理。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等手段,多渠道宣傳“雙減”政策,凝聚“雙減”共識。制定出臺了“雙減”政策,層層壓實責任,確保“雙減”落地落實。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全面推行“黑白名單”管理,嚴格執行“雙減”政策,確保“雙減”政策“不走樣”。
“雙減”提質增樂育“春色”。減負不減質,減負不減樂,嚴格落實作業管理,提高課后服務水平。積極探索學生作業管理新模式,黃洋小學推行“321”學生作業管理模式,雙河中學實施作業交叉輔導,實驗小學、佰章小學開展作業設計比賽等“雙減”新模式、新做法。認真抓好全縣56所學校3.2萬余名學生參與課后服務,創新推出“長短課”、學生社團建設課程化等新辦法,讓學生走出培訓機構,走進運動場、閱覽室、美術室、實驗室,增強學生體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學生學習幸福感和獲得感。出臺《旺蒼縣2021年中小學教育教學專項督查實施意見》,掛牌督導“雙減”工作,納入對學校的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對查擺出的問題嚴查嚴辦,即查即改,從源頭上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全面發展。近年來,校園影視、機器人競賽等比賽中,我縣榮獲國家級獎2個、省級53個、市級46個。博駿公學健美操連續兩次斬獲全國一等獎。旺蒼青少組在全市運動會上,連續三屆蟬聯團體總分、金牌數、獎牌數第一名。
把好“總開關”,造就“時代新人”
“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此,我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解決好“總開關”問題,努力培育“時代新人”。
“五育并舉”培育“時代新人”。堅持德育為先。以思政課為抓手,以德育課程和德育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思想意志、理想信念,引導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樹立正確的“三觀”。堅持智育為重。以國家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科知識為準繩,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能力,推動掌握學科知識、技能、思維方法以及實踐和創新能力等,激發內生力和求知欲,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基。堅持體育為基。瞄準學生身心健康,通過課程、活動、競賽等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教會學生運動知識和技能,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學生熱愛運動、熱愛生活,錘煉意志,塑造健康的體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堅持美育為要。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豐富社團活動,以校園藝術節、省市藝術人才大賽為契機,大力培養藝術愛好,提升藝術素養,促進學生感知美、熱愛美、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堅持勞動為本,以勞動實踐基地和校園地為依托,全面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核心價值觀”育“時代新人”。以傳統節日、重大節氣為契機,采用國旗下講話、師生寄語、手抄報、黑板報、快板、講故事、演講、征文等形式,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發揮學校少先隊、團委、德育處等主陣地功能,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育人。統籌推進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程,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教育資源整合,增強課程育人的作用和功能。狠抓德育隊伍和陣地建設,培訓德育干部154人,促進學校德育管理隊伍專業化成長。以《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為抓手,開展“學月”教育、“每月一事”主題教育活動,切實抓好學生好習慣養成教育。深入推進品格和心理教育。加強學生品格塑造和習慣養成教育,建立品格教育示范學校。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和培訓,持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年來,我縣“紅色文化、鑄魂育人”被評為全國德育工作典型案例,東河小學紅色德育文化、白水中學“三養九行”法治教育等工作經驗全國推廣。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努力構建“綠水青山”的“教育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