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田姣 彭瑀珩
3月5日,驚蟄,巴蜀大地春耕正忙。
忙碌的不僅是農人,還有為田間地頭注入“活水”的金融機構。得益于郵儲銀行52萬元的“極速貸”授信支持,攀枝花米易縣攀蓮鎮村民向定茂的番茄種植規模擴大到25畝,今年種植收入有望達到100萬元;巴中市平昌縣西興鎮村民彭小燕的農資店因加掛供銷合作社牌子亟需擴大規模,農行巴中分行14萬元貸款猶如及時雨,解決了資金難題……
護航“三農”,只是四川金融業助力全省沖刺“開門紅”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全省金融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強融資服務、加大金融支持,開局就發力、起步就沖刺,多措并舉,力爭實現全年“滿堂彩”。
一幅金融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增供給
截至1月末,全省存貸款余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1月19日,從北京傳來好消息:孟底溝水電站項目完成277億元重大融資。作為“十四五”開局核準的全國最大水電項目,孟底溝水電站兼具履行國家“雙碳”戰略、綠色信貸、鄉村振興等多層意義,也是我省2022年續建的19個水電項目之一。項目成功融資,中國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成為銀團貸款牽頭行、代理行,鎖定銀團份額超200億元。
今年,將有更多重大項目落地四川。在年初舉行的四川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全省各地共開工項目700個,總投資達2322億元。
新能源、水利、綜合交通、生態文明……重大項目是擴大有效投資、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打基礎補短板利長遠、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重大項目建設在金融“活水”的潤澤下落地開花,無論是超級工程——白鶴灘水電站的建設、夾金山隧道的開工、寧德時代宜賓生產基地的擴產,還是近期密集核準的一批風電項目,都有離不開金融力量的強助攻。
新年伊始,省領導即帶隊赴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爭取政策傾斜和資源支持,持續推動主要金融機構與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省“十四五”信貸額度達到5.18萬億元、同比增長29.5%。
重大項目的精準對接,需要做優金融服務。今年以來,四川金融監管機構做好金融“保姆”,當好服務“管家”,積極開展“一清單一顧問一推介”行動,及時向金融機構推送全省700個重點項目融資需求清單,組織省級金融顧問赴樂山等市(州)行,舉辦全省“5+1”產業金融推進會暨重點工業融資推介活動。“有了金融顧問,好像找到了娘家人。”有川內企業家感嘆。
截至1月末,全省金融顧問活動促成意向性融資4800億元,金融機構對接重點項目實現全覆蓋。
穩企業、保就業,四川金融始終將支持實體經濟作為“頭等大事”。今年以來,更多金融“活水”正滴灌著小微企業。2月20日,成都高新區一家金屬材料公司,為落實疫情防控不得不暫停生產,中行四川省分行的一筆“戰疫復工貸”,填補了停產期間的資金缺口,給企業爭取到了喘息機會。
一筆筆融資及時到位,農民眉頭上的愁疙瘩解開了,小微企業緩過來了,重大項目動起來了……今年以來,流向四川的金融“活水”顯著增加。截至1月末,全省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10.3萬億元、8.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8%、13.5%,分別高于全國0.6、2.3個百分點。
拓渠道
新增3家上市公司,首發上市募集資金同比增長超8成
2月15日,上交所西部基地大廳,清脆的銅鑼聲中,成都坤恒順維正式登陸科創板。同一日,成都生物醫藥企業海創藥業在科創板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通過。
四川企業上市跑出“加速度”。2月25日,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3月6日,成都立航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中簽結果出爐……今年以來,全省已經新增上市公司3家、累計達192家,首發上市募集資金19.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0.61%。
川企源源不斷闖入資本市場,得益于四川已形成了一支高質量的擬上市掛牌企業“后備隊”。近年來,四川深入實施“五千五百”上市行動計劃,切實做好207家后備企業上市培育。
抓住資本市場機遇,不少川企嘗到了真真切切的甜頭。2月22日,由東方電氣集團自主研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3兆瓦抗臺風型海上風電組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順利下線,這是目前我國已下線的亞洲地區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長的風電機組。從研制到生產,東方電氣集團砸重金投入研發,正是因為有市場募集資金作為“后盾”。
抓住資本市場機遇,不少川企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奔頭。1月22日,西南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成都先導自主研發的1.1抗腫瘤創新藥HG030項目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開展臨床試驗。
抓住資本市場機遇,更多川企在起步爭先階段越來越有勁頭。除了公開發行股票,四川企業還積極運用定增、發債等工具,拓寬融資渠道。近日,成都銀行和通威股份分別發行120億元和80億元可轉債。通威股份表示,本次募集資金將主要投資于高純晶硅、單晶拉棒切方業務的制造及技改項目,成都銀行則表示將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降成本
用好用活金融工具箱,確保“減費讓利”政策落實
如果說增加信貸供給、拓寬融資渠道是做加法,那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就是做減法。今年以來,四川省內金融機構用好用活金融工具箱,推動融資成本降低。
“讓市場主體獲得實惠,確保‘減費讓利’政策的準確執行,是我省今年的工作重點。”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初,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召開的2022年工作會議上就強調,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聞令而動,全省金融機構紛紛行動起來,確保減費讓利落到實處,讓企業和市場主體在“起步就沖刺、開局即爭先”中輕裝上陣——
降利率。近日,成都銀行助力四川省首個空港型綜合保稅區建設項目成功發行專項債券,債券首期金額6億元、期限20年、發行利率3.31%,遠低于目前市場上的貸款利率。
壓周期。不止是重點項目,在小微企業和鄉村振興領域,銀行機構積極利用科技手段,創新產品來解決融資成本問題。“真沒想到,當天申請,當天就能放款,我們再也不用為30多畝魚塘的飼料發愁了!”近日,宜賓縣喜捷鎮的一位水產養殖戶獲得了由興業銀行成都分行發放的首筆“通威養殖貸”,大大縮短了供應鏈下游養殖戶融資的時間成本。
強行動。今年一季度,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主管部門深入實施“釋放LPR改革紅利、融資亂收費整治、中介機構收費壓降”等行動,深入實施財政金融互動政策,推動中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融資增量、擴面、降價;農行達州分行就下發通知,要求全面落實中央扶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的“降費讓利”政策,助力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快速發展。
多措并舉之下,紓困讓利推進良好。數據顯示,1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貸款利率5.12%、低于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0.24個百分點。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一年之計在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