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蔣君芳
7月16日,四川省半年經濟數據出爐:2021年上半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25232.39億元,同比增長12.1%。這一增速,雖然低于全國的12.7%,但相比于一季度落后全國2.5個百分點來說,差距明顯縮小。
全省“半年報”公布后的幾天時間里,21市州的“半年報”也密集發布。
一起來看↓↓↓
在這場縮小差距的追趕賽中,每個市州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這份“十四五”開局之年,21個市州的首份“半年報”,市州表現如何?川觀新聞記者第一時間為您梳理。
2021年上半年四川各市州GDP增速
看排位:6個市州超過全省增速
對照今年一季度的數據,半年GDP增速超過全省速度的“名單陣容”變化不大,除了暫時“跌出”名單的自貢外,另外6名“選手”都是一季度上榜的“老面孔”——成都、德陽、綿陽、內江、宜賓、眉山。
細看老面孔,名單內的排名出現了一些變化。一季度GDP增速排名第3的宜賓,出現在了半年GDP增速榜單中的第1位,同比增長13.3%,比全省高出1.2個百分點。
一直以來GDP總量遙遙領先的成都,在“半年報”中的表現依舊搶眼: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02.72億元,占全省總量的比重為38%。五大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1%,其中,電子信息產業、裝備制造產業、醫藥健康產業分別增長24.3%、13.6%、10.1%;1—5月份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0.9%、37.2%。
更令人欣喜的是,“個頭大”的成都,速度也不容小覷,在一季度中,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半年報”中,以13.1%的增速與綿陽并列全省第二。
仔細觀察這份成績單,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相較于去年上半年GDP數據,今年上半年瀘州、達州、樂山等三個城市GDP總量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與去年同期相比,四川省千億城市增加至8個。
從五大經濟區的視角,觀察21市州上半年的表現,有亮點也有遺憾。
川南經濟區的自貢、瀘州、內江、宜賓4市,僅自貢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川東北經濟區的廣元、南充、廣安、達州、巴中5市,上半年GDP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巴中市,在一季度增速排名最末的情況下,半年GDP增速依舊不理想,是全省唯一增速低于兩位數的市州。
看動力:新興產業成穩增長重要“武器”
數字呈現出的速度快慢,只是表象,影響快慢的因素,更值得關注和分析。
從近年來的數據看,宜賓的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不斷追趕上揚的態勢。2021年宜賓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鎖定了“十四五”的幾個“小目標”,其中一個就是要確保2021年全市GDP突破3000億元,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
川觀新聞記者了解到,除了被人熟知的白酒傳統產業外,從無到有的新興產業,是宜賓打造的“秘密武器”。
“近年來,宜賓一直大力實施‘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和科教興市戰略,引進了包括極米、寧德時代、凱翼汽車等在內的一大批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新興行業企業。”在宜賓市相關負責人看來,今年是“開花結果”的年份,許多大項目紛紛投產,拉動了宜賓經濟快速發展。
(宜賓三江新區供圖)
在沖破3000億元大關后,綿陽仍舊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和高技術產業企業保持較快增長。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增長36.3%,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高10.4個百分點。
服務業的逐步恢復,是許多市州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川觀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有近一半的市州,第三產業增速超過了全省平均水平,包括素來以制造業見長的德陽。
數據顯示,上半年,德陽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3.1%,比去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2.9%。
德陽新地標 城市之肺——柳梢堰濕地公園(郝飛 攝)
“去年德陽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1+9’系列文件,強勢推進服務業發展。”在德陽市相關負責人看來,服務業的加速發展,將不斷增強德陽經濟發展的韌性。
看部署:搶抓機遇形成追趕態勢
“十四五”的開局之年,賽程已經過半,下半程如何發力,如何追趕,是當下市州重點部署的工作。
不久前,綿陽正式印發《集中精力大抓工業24條措施》。在對照當前國家、省鼓勵支持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以及工作部署的基礎上,創新提出9條過去沒有的支持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著重體現在工業領域存量擴張、增量招引、創新發展、數字化轉型方面。
對于川南經濟區而言,下半段的賽程,有不少助推發展的機遇出現。
6月28日,綿瀘高鐵內自瀘段開通,川南全面邁入“高鐵時代。呼嘯而至的高鐵,不光縮短了城際間時空距離,更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6月28日,綿瀘高鐵內自瀘段通車當日,剛剛從瀘州高鐵站駛出的和諧號動車。
高鐵沿線的市州、區縣都在摩拳擦掌。
“從經開區到綿瀘高鐵瀘縣站約4公里,開車僅需 5分鐘,高鐵的開通將加速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集聚,提升園區的區位優勢,企業的發展信心也大增。”瀘縣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胡勇介紹說,從經開區到綿瀘高鐵瀘縣站約4公里,借助這一優勢,今年園區將開啟“大招商、招大商’模式,計劃簽約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30個。
瀘縣經濟開發區 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同樣受益于高鐵的內江市,在“上半程”的賽跑中,跑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成為一大亮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42.6%,高于全省26.9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
內江市相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內江將把握三季度項目實施“黃金期”,緊盯目標任務倒排工期,優化實施流程,加快推進65個省級、643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形成更多實物量,力爭投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陣。
內江高新區 唐廣攝
服務業是不少市州繼續發力的領域之一。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4%的眉山市,將在服務業,尤其是文旅產業上繼續開拓,目前已有包括小豬佩奇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相繼落戶眉山。
眉山市文廣旅局局長劉友洪介紹,隨著多個重大文旅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用,眉山將形成在西南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文旅產業格局。
(數據產品制作:梁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系電話028-86968276】
持續發展
高質量發展
四川,天府之國!
持續發展
發展經濟
繼續努力加油